- 二月二龍?zhí)ь^ | 龍躍青云風(fēng)送喜,鴻運當(dāng)頭一整年
- 發(fā)布日期:2025-02-28 15:50:47瀏覽量:188

農(nóng)歷二月初二,俗稱龍?zhí)ь^、青龍節(jié),亦稱春龍節(jié)、春耕節(jié)、萬神都會、土地神誕日,是中國民間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之一。相傳,當(dāng)年武則天篡位,玉帝震怒,傳諭四海龍王三年內(nèi)不許向人間降雨,以示懲罰。但司掌天河的玉龍聽到民間百姓的哭聲,看到受災(zāi)挨餓死人的情景,實在不忍,便偷偷降了一場大雨。玉帝得知后,將司掌天河的玉龍打下天界,壓在一座大山下面。山下還立了一塊碑,上寫道:龍王降雨犯天規(guī),當(dāng)受人間千秋罪。要想重登靈霄閣,除非金豆開花時。人們?yōu)榱苏扔颀垼教帉ふ议_花的金豆。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這一天,人們正在翻曬金黃的玉米種子,猛然想起,這玉米就象金豆,炒開了花,不就是金豆開花嗎?于是家家戶戶爆玉米花,并在院里設(shè)案焚香,供上“開花的金豆”,專讓玉龍和玉帝看見。玉龍知道這是百姓在救它,就昂首抬頭向玉帝喊道:“金豆開花了,放我出去!”玉帝一看人間家家戶戶院里金豆花開放,只好傳諭,詔龍王回到天庭,繼續(xù)給人間興云布雨。俗話說“龍不抬頭天不雨”。龍?zhí)ь^就意味著風(fēng)調(diào)雨順,糧食豐收。“二月初二,焚香水畔,以祭龍神?!狈从沉斯湃似谕疤忑垺奔皶r出現(xiàn),以保護莊稼旺勢豐收的美好愿望。二月初二也正是驚蟄前后,百蟲萌動,疾病易生,蟲害也是莊稼的天敵,因此人們引龍伏蟲,希望保佑人畜平安,五谷豐登。這一天要把最好的祭品供給龍王吃。遇上好年份,幾家合伙制作一條龍,二月二這天上街舞龍慶祝,期望新的一年在龍的蔭護下再獲豐收。還要為兒童理發(fā),叫剃“喜頭”,借龍?zhí)ь^之吉時,保佑孩童健康成長,長大后出人投地;大人理發(fā),辭舊迎新,希望帶來好運,新的一年順順利利。民間有“正月不理發(fā)”,直到二月二這一天,人們在去理發(fā),民諺有“二月二剃龍頭,一年都有精神頭”,因而理發(fā)店從正月里的門可羅雀,到二月二當(dāng)天的顧客滿棚,生意興隆。舊時這天讓孩子開筆寫字,取龍?zhí)ь^之吉兆,祝愿孩子長大后斷文識字。春餅,立春日吃,叫咬春。二月二同樣講究吃春餅,堪比手掌大小的春餅就像片片龍鱗,叫龍鱗餅。北京人的春餅講究餅內(nèi)卷入幾樣小菜:涼拌豆芽、菠菜、素炒粉絲、攤雞蛋、小蘿卜,肉食是天福號的醬肘子、豬頭肉、樟茶鴨。餃子形似耳朵,二月二這天吃,叫做“食龍耳”。吃餛飩,叫做吃“龍眼”。并且要吃肉菜餃子,取諧音“有財”。還要吃黃豆面的“驢打滾”,意寓財源滾滾。這一天吃色澤金黃的油炸糕,因形似龍膽,稱之為“食龍膽”。做法是,黃米磨成面,做成黃米糕過油炸,做成金黃、香軟、筋道的油炸糕。二月二吃芥菜飯,吃了不會生疥瘡,一年都不會得皮膚病。二月二吃碗面細如絲的“龍須面”,意寓順心如意的好彩頭。
本篇文章轉(zhuǎn)載自網(wǎng)絡(luò),文章版權(quán)歸原作者所有。我們只做分享使用,不用于商業(yè),若涉及版權(quán)問題,請原作者及時聯(lián)系我們。